时间:2020-03-01 14:14:05编辑:知历史
知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高适的故事,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李白和高适都是我国盛唐时期的大诗人,但一场来自渔阳的叛乱不仅将大唐的盛世击得粉碎,还对许多大诗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。
关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,我们需要了解,它不仅是一场大唐平叛的战争,还将帝国内部的朝堂之争彻底暴露了出来。
1、政变起家的唐玄宗李隆基
唐玄宗李隆基并非庸主,其与李世民一样以政变起家。公元710年,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“唐隆政变”,诛杀韦氏,拥立其父李旦为帝。这是李旦第二次当皇帝,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之后,而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则执掌了朝政。
李旦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平衡,但始终无法如愿。两年后,李旦禅位与李隆基。
公元713年,李隆基发动了“先天政变”,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。李旦曾为太平公主求情,但李隆基不为所动。同年,李隆基改元“开元”,大唐的开元盛世就此到来。
由此可知,李隆基并非简单的“太平天子”,其在即位前后经历过残酷的政治斗争。这一特点,在其后来一天之内诛杀三个儿子——太子李瑛、鄂王李瑶、光王李琚中同样可以显现出来,李隆基对皇位十分敏感。
2、权力煎熬中的太子李亨
太子李瑛被杀后,李隆基召宰相李林甫商议立储。由于寿王李瑁的生母武惠妃最受恩宠,李林甫便推荐了李瑁。可是,后来被立为太子的却是三子李亨,这一点也说明,李隆基一天杀三子绝非简单的受武惠妃的谗言,其在立太子之事上相当有主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