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9-10-01 10:40:34编辑:知历史
今天知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温庭筠的故事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众所周知,唐朝的花间词派掌门人温庭筠因为长得奇丑无比,人送外号“温钟馗”。
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温庭筠还有两个外号,其一为“温八叉”,其二为“救数人”。
而这两个外号都和科举考试有关。
唐朝的科考有一门是考察学生诗词歌赋的写作能力。
科考当日,考官会给每个学生发放3根蜡烛,3根蜡烛燃尽,就要完成八韵的诗赋。
很多人在蜡烛燃尽时,仍无法完成答卷。
但是温庭筠却异常地才思敏捷,每次应试从来不用打草稿,一叉手,便成一韵,八叉手就能写完,所以人称“温八叉”。
而他还是考场大救星,常常代人答卷,传说有一次,他一连帮了8个考生答题,因此得了个“救数人”的外号。
可惜的是,即使他才学过人,还是屡试不中。
而他的儿子温宪长大后,也跟他走上了同样的道路。
再一次科举落榜后,他闷闷不乐地回到了自己暂住的崇庆寺,独自一人借酒消愁。
大醉后的他趁着酒兴,爬上了寺庙的阁楼,写下一首诗,而传说就是因为这首诗,让他得到当朝宰相的赏识,从此平步青云。
这首诗名为《题崇庆寺壁》,全文如下:
十口沟隍待一身,半年千里绝音尘。
鬓毛如雪心如死,犹作长安下第人!